夫妻報稅攻略,合併或是分開計算?

2025 綜所稅攻略:夫妻報稅免稅額多少?分開和合併計算怎麼選?

作者:

分類:

夫妻報稅是不少家庭頭疼的問題,你是去年或今年剛結婚的新手夫妻嗎?或是正在研究該不該改變申報模式的老夫老妻呢?從婚姻的一開始及持續時間,怎麼報稅呢?如果不幸感情失和離婚了,報稅上又有什麼差異,夫妻報稅這檔事眉眉角角特別多。

本篇會告訴讀者各種婚姻狀態(已婚、新婚、分居或離婚)的報稅方式,哪些家庭適合合併計稅?又哪些家庭可以分開計稅?報稅還有哪些眉眉角角?話不多說,讓我們往下看!

2025 繳稅神卡!台新@GoGo卡新戶超商繳稅最高26%、舊戶最高6% 【點我瞭解更多】

2025 繳稅季大補帖
💸綜所稅級距📈股利課稅💳繳稅信用卡
🧧免稅扣除額👵夫妻報稅💰繳稅信貸
🏡租屋報稅👴扶養親屬💵退稅懶人包
🏠房屋稅稅率📱手機報稅📅繳稅行事曆

年收入多少要繳稅?

如果是初出社會的小資族、或有扶養親屬的家庭,年收入低於一定數字,就有機會可以免稅。實際上該如何計算呢?我們可以參考下表,常見的免稅額、扣除額一覽表,如果你想要了解完整的免稅額與扣除額,可參考財政部稅務入口網。現在我們來舉個常見的家庭樣態算給你看。

113 年度所得基本稅額常見免稅額、扣除額一覽(2025報稅適用)
項目 金額(新台幣)
免稅額 一般 9.7 萬
年滿 70 歲之納稅義務人、配偶及受納稅義務人扶養之直系尊親屬 14.55 萬
標準扣除額 單身 13.1 萬
與配偶合併申報 26.2 萬




特別扣除額





薪資特別扣除額 21.8 萬
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21.8 萬
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27 萬
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第一人 15 萬
第二人以上 22.5 萬
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2.5 萬
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12 萬
房租支出 18 萬
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 不超過申報的財產交易所得
製表:安錢知識庫,資料來源:財政部稅務入口網

例 1 :阿凱與小潔去年新婚,各自有工作,尚未育有子女,兩人年收入多少以內可以免稅呢?

9.7 萬(阿凱一般免稅額)+
9.7 萬(小潔一般免稅額)+
26.2  萬(阿凱、小潔與配偶合併申報標準扣除額)+
21.8  萬(阿凱薪資特別扣除額)+
21.8  萬(小潔薪資特別扣除額)= 89.2 萬

由此得知,一個雙薪頂客家庭,若年收入低於 89.2 萬,則可免繳稅。

例 2 :小智與小光為夫妻,各自有工作,並育有未就學 1 對子女(明明、亮亮),兩人年收入多少以內可以免稅呢?

9.7 萬(小智一般免稅額)+
9.7 萬(小光一般免稅額)+
9.7 萬(明明一般免稅額)+
9.7 萬(亮亮一般免稅額)+
26.2 萬(小智、小光與配偶合併申報標準扣除額)+
21.8 萬(小智薪資特別扣除額)+
21.8 萬(小光薪資特別扣除額)+
15  萬(明明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)+
22.5  萬(亮亮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)= 127 萬

由此得知,一個雙薪家庭育有未就學年 2 子女,若年收入低於 146.1 萬,則可免繳稅。

大家都看懂如何計算了嗎?讀者也可以根據自身家庭樣態來計算自己的免稅額度喔!

繳稅季來了!錢錢也飛了💸💸💸

就讓【台新@GoGo卡】讓你的荷包不苦!

新戶領券最高 26% 回饋🤩

舊戶領券也有6%回饋!

讓你繳完稅賺到滿滿的小確幸💛

快快點下方連結申辦~

不同婚姻狀態所得稅申報方式

講解完了與夫妻、家庭相關的免稅額與扣除額後,不同婚姻狀態怎麼申報呢?

由於當年度報稅時申報的是去年的所得,但夫妻之間的關係隨時間遞移仍有變化的可能,同時會導致報稅時的差異喔當踏入婚姻的另一階段,如果發生新婚、分居或離婚狀況,又該如何申報稅務呢?我們以常見的四種婚姻樣態,來說明夫妻正確的申報方式:

  • 已婚:合併申報
  • 新婚:以登記日算,當年分開申報(因為去年還沒有結婚),明年開始可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,往後同已婚合併申報。舉例來說,一對夫妻於 111 年 2 月結婚,111 年 5 月分開申報;112 年可選擇分開或合併申報;113 年開始都要合併申報。
  • 分居:有婚姻關係二人分居如果符合以下其中一個條件,即可分開申報,且申請書上註明「已分居」。不過仍需要符合幾個條件,包括分居達 6 個月且向法院聲請財產分別制、分居達 6 個月且法院裁定未成年子女扶養權、取得通常或暫時緊急保護令者。
  • 離婚:以離婚登記日來算,如果有發生訴訟則以法院判決日計算,當年合併申報(因為去年還沒有離婚),明年開始可以選擇合併或分開申報,往後同單身分開申報。至於離婚當年度的扶養親屬,可以協議由其中一方申報或分別由雙方申報,否則應該由離婚後實際扶養的一方申報。

夫妻合併計稅或是分開計稅哪個好?

一般來說,夫妻計稅會有三種方式,有「合併計稅」、「薪資所得分開計稅」、「各類所得分開計稅」這三種。如果選擇了全部所得合併計稅,就是加總兩個人的淨所得來以申報;如果選擇了分開計稅,則必須選擇夫或妻其中一人來作為納稅義務人,拆分並單獨計算應納納稅額,並計算剩餘的家庭淨所得與應納稅額,兩份稅額加總就是最後應納稅額。

可以參考下方計稅方式表格,最多有五種可能申報的稅額,每個家庭可以根據雙方收入多寡與差距選擇適合的計稅方式。

計稅方式 公式
全部所得合併計稅 夫妻綜合淨所得*稅率% — 累進差額=應納稅額
以夫薪資所得分開計稅 建議拉出薪資所得較高者作為納稅義務人較有利,以丈夫為例:1.夫薪資所得—免稅額—薪資扣除額=夫淨所得夫淨所得*稅率%—累進差額=夫應納稅額2.夫妻淨所得—夫薪資所得=其他淨所得

其他淨所得*稅率%—累進差額=其他稅額

3.夫應納稅額+其他稅額=實際應納稅額

建議拉出所得較低者作為納稅義務人較有利,以丈夫為例:

1.夫各類所得—免稅額—扣除額=夫淨所得

夫淨所得*稅率%—累進差額=夫應納稅額

2.夫妻總所得—夫各類所得—免稅額(不含夫或妻)—扣除額(不含夫或妻)=淨所得

淨所得*稅率%—累進差額=其他稅額

3.夫應納稅額+其他稅額=實際應納稅額

以妻薪資所得分開計稅
以夫各類所得分開計稅
以妻各類所得分開計稅

觀察這五種計算方式,可以發現公式大致呈現:

應納稅額=淨所得*稅率% — 累進差額
(若是分開計稅則多計算排除納稅義務人的其他稅額,並與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額相加)

參考應納稅額級距與累進差額試算表,讀者可以根據不同級距搭配上表計稅公式算出最省錢的應納稅額,如果你想知道更詳細的計算案例,財政部稅務入口網也有更詳細的夫妻節稅案例說明唷!

所得淨額
(新台幣)
乘積 稅率 扣除 累進差額
(新台幣)
應納稅額
0~590,000 5% 0 結果
590,001~
1,330,000
12% 41,300
1,330,001~2,660,000 20% 147,700
2,660,001~4,980,000 30% 413,700
4,980,001
以上
40% 911,700
製表:安錢感知識庫

看到這邊是不是有點昏頭了,沒關係根據不同的家庭組成,我們最後來一個「怎麼報比較省」的重點整理⋯⋯。

如果你是剛新婚的小資族家庭、或是雙方收入差距大,建議使用全部所得合併計稅;若是雙薪家庭、所得較高,所得以薪資結構為主的家庭,建議使用薪資所得分開計稅,並以薪資所得較高一方作為納稅義務人。若是所得來源管道分布多元,甚至大於薪資收入,則建議使用各類所得分開計稅,並以所得較低一方作為納稅義務人。

值得讀者留意的是,上述大原則僅是概略分類,要找到最省的計稅方式,仍需要透過實際計算為主唷!

夫妻報稅注意事項

夫妻報稅計算方式高達五種,細節相當繁瑣,稍不注意就可能產生疏漏,因此股感幫你整理出了關於夫妻報稅的注意事項,提醒讀者們在報稅要多加留意!

  • 不論使用何種方式計稅,最後一定要依規定合併申報。
  • 以登記結婚日期為結婚年度,並非宴客日期。
  • 特別扣除額中的儲蓄投資扣除額是以戶為單位,因此夫妻合併申報,總計只會有 27 萬的儲蓄投資扣除額。

夫妻報稅QA

Q1 :在年度中結婚,隔年如何申報綜合所得稅?

A1:可自行選擇分別或合併辦理結算申報,但下一年度需合併辦理結算申報。

Q2:夫妻應該選擇分開還是合併計稅才能節稅?

A2:視家庭收入情況而定。雙方收入差距大,建議使用全部所得合併計稅;若是雙薪家庭、所得較高,所得以薪資結構為主的家庭,建議使用薪資所得分開計稅,並以薪資所得較高一方作為納稅義務人。若是所得來源管道分布多元,甚至大於薪資收入,則建議使用各類所得分開計稅,並以所得較低一方作為納稅義務人

Q3:夫妻報稅常見錯誤?

A3 :有三項常見錯誤應避免。不論使用何種方式計稅,最後一定要依規定合併申報、以登記結婚日期為結婚年度,並非宴客日期、特別扣除額中的儲蓄投資扣除額是以戶為單位,因此夫妻合併申報,總計只會有 27 萬的儲蓄投資扣除額。

資料來源

【延伸閱讀】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